微信扫一扫
宗祠,又称祠堂、祠室、家庙,是古代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。它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辉煌,是家族的圣殿,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之象征与标志。宗祠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,但在大连地区较为少见。龙王塘林氏宗祠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(公元1933),是现存的极为稀有的建筑。林氏宗祠我先后去过4次,整个宗祠年久维修,有些破旧。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,已被列为大连市不可移动保护文物。据村里人说,林家后人前几年研究过修复方案。
这座宗祠是一个典型四合院,中间是正殿,两边是东西厢房。门楼两边挂有一副木刻对联。上联是:财源兴隆通四海,下联是:巨龙腾达越山川。这副联子书法水平和刀工技术堪为上品,如果修复开裂处,重新刷漆描金,完全可以恢复原貌。。
正殿外有6根圆木支撑形成柱廊,四扇大门,两边开各两窗。进入宗祠感觉很空旷,那里不见林氏祖先的牌位,也没有其他摆设,只有一些小型佛像堆放在墙角上。
柱廊两边的墙上,各有一幅彩绘浮雕。松鹿图,取长寿多禄之意;竹鹤图,表现出幽静闲雅的景致。
正殿门前东边立有一座林氏宗祠碑,近800字的碑文,介绍了林氏的祖籍和迁徙过程及编修谱书,建修宗祠的经过。
2010年4月林辉老师(大旅)在拍碑首
2020年夏天第四次去林家宗祠
每一次去林家宗祠,我都要认真查看碑文,林家先人的义举和对后人的期望,至今令人钦佩,仍有教育意义。蹲下去,读一读先人留下的碑文,林氏后人可以从中汲取修复宗祠和光宗耀祖的力量。
附:林氏宗祠碑文
社会所以发达进步者,赖民以兴民所以兴也。惟氏族之繁荣,治教有方以得之。我林氏先祖,世居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鹅子村。在宋朝时,徙至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东关梁子埠林村等处。自商相王子比干以来,历代位居显职者,为社会尽力与氏族增光者,尤屡见不鲜。惜於清代康熙年,因避山东饥荒之难,遂迁居关东来,寄於小龙王塘依渔蚕为生。年岁既深,竟失却宗族间之关联,而先祖之遗训,亦无所传授。至於支派之统绪,更无可考矣。幸,我族中林公尚贤,以急公好义之精神,尽十数星霜之辛劳,蠲若许之金钱,山南海北奔驰,终於民国十六年夏历六月与我族中造成伟大贡献。编修谱书,并於我关东祖坟上建立明确碑志,於是宗族之世系昭焉。不幸,公为操劳致疾,在民国十九年五月竟前功尽弃而仙逝矣。继是任者,取之岂易。幸蒙见义勇为的林基满号寿先公,慨然继承其遗志,我林氏族中新贵之光荣方未至湮没。
寿先公,乃一贫寒出身,而且失学之农人也。在民国四年九月九日,自乡间突自振拔,不顾艰险,往大连市开创盛兴号杂货店。经营数年,生意逐渐发展,则改营钱钞业兼开汽车行,以营运输事业。得旅大两地官商之赞许,生意兴隆,诸事如意。公为百年大业计,不惜巨资,於民国十八年九月九日在本村创设初高两等之民众学校一所,以教后世。为公益计,则倡办小龙王塘民会,设苗圃以振兴村中之实业及各种公共事业。为神佛之俸祀,缮修村中各所庙宇。更於本年春季,召请众族长集义,情愿蠲除巨金建修宗祠,以显先祖之光耀,而为后生之勖勉。即於癸酉年夏历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奠基兴工,蒙族中之协助,木瓦技师之勤勉,经五月竣工落成。
寿先公虽如是牺牲一切,为宗族为社会创此伟业,今后尚愿我子孙后世,祖武永绳,忠厚传家,不自欺,不落伍,顺应时代而进展,竞竞业业,百世其昌,不负厚望焉。
修建:林寿先
协建:林基恩 林基业 林基盛 林基铃 林基镇 林基瑞 林钧升 林钧盛